安心溝通

解說

No items found.

安心溝通 (理念)

 

不安攔阻溝通

你可曾怕了表達自己的想法? 怕自己說錯話令人不悅?又或者怕對方有很大的反應而令你招架不來?又或者怕對方沒有反應令你感到無奈與莫名?無論是那一種情況,都會令我們感到不安、緊張、甚至難受。。。當下的你可能一時不知道應該怎樣回應,或是立時彈出自動化反應,令情況變得更差?又或者不敢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下意識地關了溝通之門!

 

逃避溝通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大腦發出其中一種的自我防衛方式,希望幫你抽離一下和暫緩回應,讓你等到有精神、時間和智慧才去思考怎樣處理。

 

不溝通更不安

但我們在情況舒緩了之後,因為內心仍然感到懼怕,很多時都不想再去面對問題和煩惱,甚至會選擇剪斷同某人的關係,或者遠離群體。可惜,這樣做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人類是群體動物,大腦的設計是要我們互相連結才會安心,特別是家人或是一些重要的朋友和工作關係。你本以為從此不再連繫某人,就可以安心生活,卻沒想到與某人關係切斷之後,反而會產生另外一種不安感,全因為身心腦都持續不斷地釋出各種的不安訊號,例如:突然其來的孤單、憤怒、失望、悲傷、痛症等等。這些情緒訊號正是大腦的提示:「你現在不安全!」若我們不明白這些訊息,就會怪責自己或其他人,沒有真正回應到大腦的安心需要。長此下去,可以引發各種情緒和身體的問題,最終拖跨自己的人生。

 

大腦要保護你的安全

幸好情況不是這樣無奈的。首先我們要明白大腦是一個保安係統,它要保護我們"兩個安全":

 

第一是自身的安全

我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安心的去發展自己,成為一個 Well Being,一個感到自己是好的和有滿足幸福的個體。

 

第二是與人連結的安全

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要在群體中有歸屬感和感到被愛才會安心,有共鳴才會快樂。

 

若身體和大腦收到任何訊息,感到自身或與人連結的安全受到威脅,都會發出不安的訊號和作出自動的保護反應 。心理學家發現人的自動防衛模式普遍分為四種,如果用在溝通上,就會有這樣的行為呈現出來:

 

 

(1)作戰:怪罪指責、無理取鬧、駁咀對抗;

(2)逃避:硬食壓抑、借意疏離、冷漠沉默;

(3)僵化:失憶斷片、麻木不仁、固執己見;

(4)討好:不斷認錯、不停付出、不斷補償;

 

所謂行為自動反應,就是大腦自己的反射決定,沒有請求理性的同意,就秒速做出自動反應。這個自動反應的「快」和「大」甚至令自己也吃驚。

我們可以從以上的反應中,看到自己或對方的身心靈原來都是處於不安狀態。當然不安的原因有很多,也可以很深層,而你自己也未必容易察覺。但我們若願意花時間停下來,平靜的回想檢視,不安的訊息慢慢就會浮現和打開,讓人可以理解和調適,使大腦重得安心。

 

“安心溝通”是一個有效方法,讓人消除不安,又能增加安全感的一道門。

 

既然我們的大腦都是同一樣的結構和同一樣的系統,要讓對方打開溝通之門,最重要是要留意在溝通時,不要觸動對方的保安系統。

每個人都想自己成為美好的人(well being ),大腦會對任何否定、拒絕、指責、控訴和貶低等令人產生不安的負面說話自動作出防衛反應;相反,大腦接收到讓人感到被接納和肯定的言語時,就可以安心溝通。因為所有人都需要被愛護、被尊重和有安全感。這是人大腦安心的需要,當言詞都帶著愛時,就可以彼此連結。我們預備了很多「安心溝通(實踐練習)」,只要你願意跟我們練習,就可以修復和滋潤與人和自己的關係。

 

更多文章

more article

什麼是安心溝通?

立即閱讀

輕鬆自在人人愛

立即閱讀

練習欣賞語 (早上練習)

立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