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密語 BMSC
(全人健康調適)的理念

很多人每天都受著自己的情緒、思想、健康、人際關係等帶來的問題所困擾,未能安心和有自信的去發展自己,身心社靈的能量與狀態不斷下降,長期活在焦慮或不安之中;人生變得越來越灰暗。

幸好近年科技先進,對大腦神經有很多新的研究,發現人自身的不安感如何嚴重的影響著大腦的變化與引起的自動反應,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反過來我們就知道如何幫自己減低不安,保持自己更多在安心狀態。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在網上的分享 - 如何善用你的身體 Body 、心思 Mind、心靈 Spirit、連結 Connection(BMSC) 四部分 - 來照顧自己全人的健康,並實質的提供各樣練習與資訊,全心助你:放鬆、發現、滋養、減壓、安心、加力,鼓勵支持你為自己與家人創造未來的健康與幸福。
一個人坐在海灘,張開雙臂。

身體 Body

身體最能表達我們的狀態:緊張時肌肉會收緊、安心時肌肉會放鬆、懼怕時心跳會加劇、憤怒時血壓會上升、抑鬱時呼吸緩慢、傷心時會心口痛...這些徵狀說明身體狀態是與情緒結合的,若能調節身體上的徵狀,情緒和能量都可以得到調適。

我們透過不同的身體放鬆練習,讓身體放鬆、同時將不安能量安全釋放出來,跟著做安心練習,瞬間就可以調適自律神經與情緒能量,達致安定心神。
前景中矗立著兩棵樹,映襯著淡藍色的天空和平靜的水面。遠處地平線上可以看到一座條紋燈塔。

心思 Mind

大腦是主導心思意念的部分,腦神經會將我們接收的資訊分類貯存,它們的運作有如兩棵大樹,一棵是接收安心正向訊息,另外那棵就是接收不安負向訊息,各自都會不斷吸收和生長。若不安負向資訊太多,所有的判斷都帶著不安! 當吸收負向的腦神經樹越擴越大,相對吸收正向訊息的樹就越發萎縮。

大腦是為我們的安危把關,為著我們能好好生存,不安感就會傳遞訊息致全身細胞,讓身體處於緊張備戰狀態,若長期處於不安,就會導致身體荷爾蒙和自律神經失調。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看什麼都是悲觀,或開心不起來,因為總想到令人不安的情況,影響了睡眠、精神、情緒、能量、身體健康。既然我們知道是受到不安的訊息影響,我們就可以從調整訊息入手。

1. 透過吸入安心資訊:例如默想、祈禱、金句,注入安心思維,提升安心能量。

2. 學習安心溝通:對自己更多欣賞、安慰、鼓勵、扶持和提示,大量加強安心訊息。

3. 藝術治療:各樣的藝術,包括音樂、繪畫、書法、手作、盆栽、烘焙、咖啡、茶道...在友善的導師陪伴下,安全自由的去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心思與意願,為自己帶來突破與希望。
一塊黑色的板寫著「DIFFICULT ROADS LEAD TO BEAUTIFUL DESTINATIONS」。在旁邊擺放了一株長著綠葉的小植物。

心靈 Spirit

心靈是我們的覺察與意識部分- 好像一個心靈攝影師,在他的鏡頭下看到自己對自己、對人、對環境的互動和反應,更看到自己的需要、別人的需要、環境的需要 ,進而清楚怎樣調適,達到安心的目標 - 做到[ 你好、我好]!

1. 舒心放鬆練習和默想 - 幫自己進入安心狀態,然後去察覺自己:包括感受、情緒、能量、身體、記憶、思維... 帶著不批評與仁慈的心去發現和理解。

2. 安心禱文:以祈禱來尋求造物主的幫助,畢竟人的愛與智慧都是有限的,但創造我們那一位知道我們所有的需要,並且會引導我們過有意義的人生,活出真我。
幾隻白色的綿羊站在草叢中。

連結 Connection

人類被創造時是群體動物,所以個人與群體是互相影響,而且安危與共。我們大腦的保安系統,除了保護自己能夠安心成長,同時也保護我們與人有良好的關係,以感受、情緒、身體、心思、溝通、創造、心靈...彼此連結,互相守護。一旦人與人之間引起不安,導致任何一方自動起了防衛反應,連結就受到破壞,導致彼此之間產生:隔膜、疏離、抗拒、逃避、攻擊、傷害、失憶、盲目討好...等反應,損害彼此的連結;更嚴重的是個人完全抽離群體,導致自己長期孤立,這時候,大腦會發出警號 - 使身心靈都出現異常,為要提示人尋求幫助,盡快與人重新安全的連結。

近代的科技已經證實:人際關係的確能改變我們大腦神經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安心連結」這個需要。秘密花園嘗試以下面的方式提供資源與支援:

1. 實踐分享: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難處,但也是各人的特色,所以我們團隊成員樂意用不同方式去分享真心話 , 透過實踐不同的練習, 分享當中的掙扎 - 這些用心思、時間、眼淚換來的突破,或多或少都會帶來共鳴,因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有同樣的設計。

2. 秘密花園: 這是一個令人放鬆的空間,提供各樣滋養與療癒的身心靈活動(包括餐飲),讓人有機會連結到可信任的人,彼此接納支持,互相安慰關愛,得到共鳴與安心。

只要我們活著一天,我們都不能避免引起不安的處境,但通過BMSC 的調適,我們越來越有能力回復安心放鬆狀態,重新與自己、與創造主、與人、與大自然有和諧美好的連結,與上主一同創造自己的幸福。

身體 Body

一個人坐在海灘,張開雙臂。
身體最能表達我們的狀態:緊張時肌肉會收緊、安心時肌肉會放鬆、懼怕時心跳會加劇、憤怒時血壓會上升、抑鬱時呼吸緩慢、傷心時會心口痛...這些徵狀說明身體狀態是與情緒結合的,若能調節身體上的徵狀,情緒和能量都可以得到調適。

我們透過不同的身體放鬆練習,讓身體放鬆、同時將不安能量安全釋放出來,跟著做安心練習,瞬間就可以調適自律神經與情緒能量,達致安定心神。

心思 Mind

前景中矗立著兩棵樹,映襯著淡藍色的天空和平靜的水面。遠處地平線上可以看到一座條紋燈塔。
大腦是主導心思意念的部分,腦神經會將我們接收的資訊分類貯存,它們的運作有如兩棵大樹,一棵是接收安心正向訊息,另外那棵就是接收不安負向訊息,各自都會不斷吸收和生長。若不安負向資訊太多,所有的判斷都帶著不安! 當吸收負向的腦神經樹越擴越大,相對吸收正向訊息的樹就越發萎縮。

大腦是為我們的安危把關,為著我們能好好生存,不安感就會傳遞訊息致全身細胞,讓身體處於緊張備戰狀態,若長期處於不安,就會導致身體荷爾蒙和自律神經失調。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看什麼都是悲觀,或開心不起來,因為總想到令人不安的情況,影響了睡眠、精神、情緒、能量、身體健康。既然我們知道是受到不安的訊息影響,我們就可以從調整訊息入手。

1. 透過吸入安心資訊:例如默想、祈禱、金句,注入安心思維,提升安心能量。

2. 學習安心溝通:對自己更多欣賞、安慰、鼓勵、扶持和提示,大量加強安心訊息。

3. 藝術治療:各樣的藝術,包括音樂、繪畫、書法、手作、盆栽、烘焙、咖啡、茶道...在友善的導師陪伴下,安全自由的去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心思與意願,為自己帶來突破與希望。

心靈 Spirit

一塊黑色的板寫著「DIFFICULT ROADS LEAD TO BEAUTIFUL DESTINATIONS」。在旁邊擺放了一株長著綠葉的小植物。
心靈是我們的覺察與意識部分- 好像一個心靈攝影師,在他的鏡頭下看到自己對自己、對人、對環境的互動和反應,更看到自己的需要、別人的需要、環境的需要 ,進而清楚怎樣調適,達到安心的目標 - 做到[ 你好、我好]!

1. 舒心放鬆練習和默想 - 幫自己進入安心狀態,然後去察覺自己:包括感受、情緒、能量、身體、記憶、思維... 帶著不批評與仁慈的心去發現和理解。

2. 安心禱文:以祈禱來尋求造物主的幫助,畢竟人的愛與智慧都是有限的,但創造我們那一位知道我們所有的需要,並且會引導我們過有意義的人生,活出真我。

連結 Connection

幾隻白色的綿羊站在草叢中。
人類被創造時是群體動物,所以個人與群體是互相影響,而且安危與共。我們大腦的保安系統,除了保護自己能夠安心成長,同時也保護我們與人有良好的關係,以感受、情緒、身體、心思、溝通、創造、心靈...彼此連結,互相守護。一旦人與人之間引起不安,導致任何一方自動起了防衛反應,連結就受到破壞,導致彼此之間產生:隔膜、疏離、抗拒、逃避、攻擊、傷害、失憶、盲目討好...等反應,損害彼此的連結;更嚴重的是個人完全抽離群體,導致自己長期孤立,這時候,大腦會發出警號 - 使身心靈都出現異常,為要提示人尋求幫助,盡快與人重新安全的連結。

近代的科技已經證實:人際關係的確能改變我們大腦神經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安心連結」這個需要。秘密花園嘗試以下面的方式提供資源與支援:

1. 實踐分享: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難處,但也是各人的特色,所以我們團隊成員樂意用不同方式去分享真心話 , 透過實踐不同的練習, 分享當中的掙扎 - 這些用心思、時間、眼淚換來的突破,或多或少都會帶來共鳴,因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有同樣的設計。

2. 秘密花園: 這是一個令人放鬆的空間,提供各樣滋養與療癒的身心靈活動(包括餐飲),讓人有機會連結到可信任的人,彼此接納支持,互相安慰關愛,得到共鳴與安心。

只要我們活著一天,我們都不能避免引起不安的處境,但通過BMSC 的調適,我們越來越有能力回復安心放鬆狀態,重新與自己、與創造主、與人、與大自然有和諧美好的連結,與上主一同創造自己的幸福。

放鬆資源

relax resources

面對挑戰拖字訣

立即閱讀

什麼是放鬆減壓

立即閱讀

認真溝通要預約

立即閱讀

早上醒神操(養生)

立即閱讀

得息得力 (實踐練習)

立即閱讀

提前計劃與隨機應變

立即閱讀

放鬆安心默想練習 - 秘密花園

立即閱讀

安心與放鬆帶來幸福

人類對幸福與健康的渴望

每個人都想自己和家人都活得幸福與健康( well being),可見這是人類共同心底的渴望,可惜現實的種種難處,令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個空想。

人類大腦的秘密設定

但原來人類大腦有這個設定,如大家有留意:一個常常安心放鬆的人,比起一個時常緊張不安的人,更容易做到與自己、與別人和諧快樂的相處,身心靈更健康。

近年腦神經科學的研究 (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證明人的大腦、身體、人際關係 - 這三項是實質地緊密的互相影響著  - 人類的大腦就好像一個保安系統 :竭力保護自己安心和安全的生活;同時又竭力保持自己與他人和諧共處!能夠這樣,大腦和身體就會安心盡情地發揮個人的本能,為自身與群體謀求最大的福祉(well being)。簡單來說大腦的安心目標就是:[你好、我好]  ( 聖經說 “愛人如己” 原來是打開人類幸福的鑰匙 ) 。

達成和諧與安心的挑戰

大腦的目標雖然是好的,但要達到和諧與安心就不易,特別有人際關係的因素,我們與人互動時,常會夾雜著不安。

不安感 Insecurity 是保護也可以是傷害

人的身體與大腦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開放式的保安系統。系統可以警覺內外部的情況,並送出安全或不安全的訊息,送到全身,進行調節和保護。所以當我們察覺到不安全、不安心的情況時,我們的身體會自動產生不安感(例如緊張、焦慮),並自動提升相應能量作出防衛反應(戰鬥fight 、逃跑flight 、僵化freeze 、討好fawn )來保護自己。

當意識到危機過後,大腦和身體會自動作出適當的調節,慢慢幫自己回復安全和安心的狀態。

所以不安感的存在是為了提醒我們可能有危機,但當不安感過度擴大,我們無法及時理解和釋出,這些不安情緒能量和記憶就會存留在身體和大腦中,當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未通過意識就自動的釋出,即是我們所說的“失控”! 若我們無法解讀這些情緒帶著的訊息,不安感就只會越來越強烈,令我們無法安心地生活和與他人相處。

情緒是生命的基礎與能量

「情緒是活動中的能量(Emotion - energy in motion )。 如果它們不被表達,能量就會受到抑制。 作為能量,它必須去某個地方。 情緒能量像所有能量一樣推動我們……否認情緒就是否認我們生命的基礎和生命能量」—— 約翰·布拉德肖 John Bradshaw

情緒顯示你的安危

人類所有活動不單只需要能量來維持,我們的狀態與能量也顯示了我們是否安心。當我們安心時,我們的身體放鬆下來,各個系統運作順暢,例如呼吸、血液循環和消化都能更好地進行,身體可以更有效製造和儲存能量。然而能量是流動的,需要被消耗,所以夜間睡覺充能,日間我們要去活動,無論是學習還是玩樂,都要把過多能量釋出。

情緒是需要被理解和釋出

但當我們收到不安訊息時,大腦會緊急將皮質醇(壓力荷爾蒙)自動釋放到身體中,以提供額外的能量來應付威脅。這些額外的能量更需要盡快被釋放出來,若因著某些原因被攔阻,例如自我壓抑或感到被恐嚇而無法表達,這些能量就會留存在身體中,使得細胞和血液中的皮質醇濃度上升,長期會破壞分泌、免疫和神經三大系統,導致我們身心社靈都失衡,並引發各種長期疾病。

所以情緒不是去消滅或管理,而是去察覺身心的感受和狀態(感受是我們對情緒的解讀,狀態是能量的指示),若我們對自己有多點理解,就可以盡快調適 - 有意識的、安全的將卡在身體的壓力和不安能量釋放出來 ,以保持身心社靈的健康。

放鬆練習助你回復安心狀態

但我們不是常常意識到自己有能量的壓抑,不過身體狀態是我們的顯示屏,如果肌肉常崩緊,呼吸急促、長期失眠、身體易有敏感反應和痛症...等等都顯明有過多的不安能量和壓力存在身體當中,要安全的釋放出來。所以我們提供不同的放鬆練習,希望總有你合適的,助你調節身心社靈的健康(身心社靈- 是世衛對全人健康的定義)。
2022 年 6 月我讀畢美國 Dr. Daniel Seigel 丹尼爾.席格教授的 “ Mindsight approach to well being - A comprehensive course in Interpersonal Neurology ” 我有很大的得著,發現自己對人更多明白理解,更容易同理和知道對方的難處,並且能快速的想到有效令對方安心下來的方法,令不安的人更多認識自己、幫助自己,最後能脫離不安的心理反應和思維,比之前活得更自在安心。

課程主要是講我們的大腦神經是可以因著人際關係而改變的,當然是可以變差,但喜訊是也可以重新變好!若我們能理解現在自己的思維與身體反應,是受到某些創傷而扭曲,當明白了解箇中原因,就可以跟據腦神經的運作和功能而作出調適,讓人重新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所敬愛的 Daniel Seigel 教授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他有很多的著作, 特別是在親職上有很大貢獻,提供了很多實用有效培育孩子成為 Well being 的方法。不單是父母,作為一個助人者,我在當中實在受益不淺!
展開
黃葉引蘭
創辦人及總負責人
YouTube 封面頁,秘密花園內部場景。創辦人黃太站在中央,穿著黑色上衣、白色開襟衫和紅色圖案裙子。

專題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文章

Delete this when not empty later

立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