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揮之不去 ;「將來」要無限規劃?讓「現在」變回「現在」的練習
解說


- 若把思緒分成「過去」、「現在」、「將來」三部分,各部分會佔多少百分比?
- 很多人會不知不覺地把重心放了在「過去」及「將來」,沉浸在往日的挫折或不斷擔心未來,因此忽略了「現在」
- 「現在」只有這一刻,而回想「過去」及擔心「將來」是無止境的,心靈被傷感或焦慮的情緒充滿,便沒有空間去享受現在
- 我們可以做的事﹕1) 專注在目前的一刻 ; 2 ) 要有耐性,因為有些事情需要等待適合時機才能成就
如果把你的思緒分成「過去」、「現在」、「將來」三部分,各部分會佔多少百分比?
我也許放了 30% 在「過去」,30 % 在「現在」和 40% 在「將來」。這三者對我而言的關係是:我「現在」因為「過去」而不斷擔心「未來」。是這樣的,我現在腦海中常記掛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我為了將來的打算不斷想要捉住各種東西,既要賺錢,又要進修各種技能,看影片也要是能獲益的,只為未來有更多「保障」。但我不可能生來就懂得為將來打算這麼多吧。於是我嘗試從過去尋找線索,看看它如何影響我。自小時候家人患病開始,我意識到生命原來有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雖然那時說不上有甚麼人生計劃,但也淺淺嚐過人生之無常。後來身上濕疹日益嚴重,為了與它作戰,根本不會想未來,直到紅疹蔓延全身,身心俱疲的日子令我出現尋死的想法,那時我認定了一件事﹔「我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難得有人邀請作舞台劇導演卻要推辭,在人海中遴選得來的角色也要拱手讓人,打破了我一切對未來的想像和計劃。對我來說,我能不能過度現在也是未知,遑論將來。
到了今時今日,家人和自己的情況都穩定改善,「未來」好像一個新朋友,對於要「想像未來」、「讓想像成為行動」,我仍然像小孩一樣在摸索,蹣跚而行。在「過往」的經歷未來計劃的脆弱,令我對「未來」有不可靠的印象,對「未來」的不安和焦慮因此累積,覺得要準備越多才能勉強應對。另一方面,以往也沒有人為我計劃未來,這是家人給我的自由,但我亦沒有經歷過「按著計劃走」的成功經驗,對「計劃」的成效存疑,缺乏信心。矛盾的是,因為缺乏計劃未來的經驗,我期望有計劃便能達到想像的圖畫,沒有為「未來」預留彈性、未如理想的空間,忽略了自己內心想法的變化和現實的變遷。因為上述種種,我經歷過一段只想「未來」,幾乎完全忽略「現在」的時間。
「當下有限未來無限」
我剛畢業出來找工作的時候焦慮程度達至新高,放棄了指向清晰的教書之路後,我既想好好鍛練新技能,又想多賺錢讀碩士,更想經營網上平台,為了滿足所有對未來的期望,我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水洩不通,連續個半月沒有一天休假,甚少和朋友見面,也常對身邊人無故發脾氣。我「當下」的精神和心理已超過負荷,但我毫不察覺,直至感到無法呼吸、身體出現疼痛等警號。我以有限的「當下」不斷追求無限的「未來」,結果令自己苦不堪言。事實上,那時的部分「打算」對現在的我作用極微,而我的人生路向亦略有改變,過度想未來所帶來的焦慮令我拼命工作,最後除了寶貴的經驗和認識自我的機會外,還是徒然。
可見「過去」會為我們累積一些東西,可能是經驗、信心、安全感,甚至處事方式,或者相反地,它也會為我們帶來一些不安、焦慮,這些東西都會影響我們的「現在」和「將來」。若不想以往的習慣繼續影響自己,「當下」正是轉變的契機。
不再焦慮 練習專注於當下
察覺到過去的影響後,我嘗試讓上帝介入,學習以新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經歷,得到新的力量去面對現在與將來。
我的禱告︰「親愛的父上帝,感謝祢讓我發現過去如何影響了我,我將曾經困在痛苦和絕望中的自己交上,求主安慰。又求主今天讓我生命作出轉變,改變我的眼光,以前我無力去想未來,對未來缺乏信心,用盡力氣去抓著一切可做的,主呀,今天我將未來交在你手中,我對自已沒有信心,因此我筋疲力竭,求你賜我信心,信靠未來在祢手中,以致我能專注在當下,使我心得安穩。」
當我練習專注在當下時,得出兩層理解。一是專注在目前的一刻,若我和別人談話,便只專注在對話之中,不回想過去的不遂意;不思慮未完成的工作。若我在工作,便專心在任務上,即使工作排山倒海,也不事先擔憂。從前我把未發生的事都時時記掛在心頭,別人說話時我只想對方趕快說完,好讓我能回去工作,結果別人交代的事左耳入右耳出,因為我根本未有用心細聽,而對方知道我心不在焉亦感沒趣。現在我只顧眼前的事,不用分兩層心力,一邊想未來的事,一邊費力「裝作」在聆聽,心情輕鬆不少。所以若果要我形容「當下」的感覺,便是一心一意,心無旁鶩的感覺。
第二是我在練習中習得耐性,學會等待。學習專注在當下的一刻時,我也學會了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盡力去完成今天所能夠做的事,然後靜候其他東西的配合。我在過程中明白到,有些事除了需要人力耕耘,還需要別人的配合和時機,而在等待的時候,內心焦急擔憂並沒有用,反而容易浪費力氣或錯判時機。正如在工作中,不時有客人找我們洽談「度橋」,數月過去,當我們以為對方音訊杳然時,卻突然確認合作,在這數個月間,我們只能夠繼續努力回應來洽談的客人,或增進自己的技能,若果對方內部未商量好或推廣的時機未到,那我們在焦急、多番催促對方也無補於事。可能是習慣,起初遇上這些要等候的階段,沒有即時的任務追趕時,我總是擔心自己未夠努力,內心難以安靜,但一年下來,隔了數月再次聯絡的客人不在少數,忙碌起來時便掛念沒有死線追趕的日子。原來等候是常態,焦慮是徒然,我們要有耐心容許時間造就事情,做好當下能做的事,輪不到我們控制的,便放棄無止境地擔憂。
若想靠人力掌控未來,即是想靠自己今天的能力,但我們今天的能力有限,而未來無限,因此唯一的方法是把無限的未來交給無限的上帝。「當下」得到轉化,「未來」自然也因「當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