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契生活令人失望? 眼光轉變帶來新體會

解說

No items found.
  • 覺得在團契無人了解我,更加要付出心力去理解和關顧他人
  • 原來是期望錯放,令自己對團契生活感到失望
  • 重新思考「團契生活」為何,調整自己對人的期望,放鬆心情
  • 轉變眼光,換位思考,以愛連結

教會團契由許多不同的人組成,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在情感方面都有不同的需要。然而,我們對於團契生活都有一定的期望,我們都渴望被了解和被關心。但原來這些期望不一定能夠在團契生活中得到滿足。我發現到每一個人對事情的理解、表達的內容和層次都不一樣。例如:我希望對某件事情有一個較深入的討論和傾談,但是對於不習慣談及自己感受和價值觀的團友,他們並不容易進入這樣的對話。於是,我們落入一個不協調的地步,我希望大家可以深入對話,但對方卻未能滿足我這樣的期望。

我的團契生活也有這樣的情況,雖然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用愛心和別人相處,但當我嘗試多次,仍然無法與團友作較深入的交流討論時,我漸漸對團契生活感到失望。可惜的是,我覺得在這裏無人了解我,同時,我更加要付出許多的心力嘗試去理解和關顧他人。面對這種不協調的狀況,我內心有很大掙扎,不想再回到團契生活。

遊戲同樂 不再強求特定內容

然而,在最近一次團契小組時間,導師準備了桌上遊戲和我們玩。這本來與我想有深入討論的期望截然不同。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卻意外地和幾位比較內向的團友相處得融洽愉快。過去,我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對話之上,期望在聆聽與表達的過程裡有所得著。但在這次聚會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遊戲裡。這個轉變反而令大家相處得更為放鬆。

在遊戲時間裡,我覺察到自己不再強求一個理想的深入對話,也不需要傾注大量心力去把對話掘深。而團友們亦不需要費盡力氣理解我的說話,不斷絞盡腦汁去作回應。在這次團契時間,我們渡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時光。

想法過於自我 重新學習「互相」

團契生活 (Fellowship), 本指與主內弟兄姊妹互相交往、彼此分享的生活關係。一直以來,我執著要在團契中建構一個「有深度」、「有得著」的對話,卻忽略了「互相」一環的重要性。我發現所謂「深度」、「得著」其實都是基於自己的標準,想滿足自己的需要。當我忙於深化討論時,其實團友們能理解我嗎?理解後又能按我的期望回應嗎?忽視了「互相」的我,忘記要站在團友的角度思考,想想他們的心態和期望。特別是那些較內向或不善表達的團友,因為長年累月被人排在圈子以外,他們也想慢慢開放自己,結識大家。因此,我學習到對別人抱有過高的期望,是在為難自己,也在為難他們。這是以往只顧自己的我無法體會的。

當我放棄了自己原本認為「好」的想法,我的心靈反而能夠騰出空間,去接受上帝認為好的事。我更看到團友的需要,讓大家以上帝的愛去「互相」連接。當我們不求滿足自己,選擇用愛和人結連,這一刻便存在永恆中。「上帝與我們同在」,團契生活原來是這樣的。

更多文章

more article

解釋等於掩飾?何時為自己辯解

立即閱讀

口非心是好矛盾 反話最為傷人心

立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