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相處的人就要斷絕來往嗎?省力舒心地相處的小技巧

解說

No items found.
  • 人和人相處像一面鏡子,情緒和狀態會互相影響
  • 想輕鬆愉快地和別人相處,首先要留意自己的狀態,看看有多少能量和對方相處
  • 較疲累時,把時間留給自己或和相處得較輕鬆自在的知己好友一起,充滿力量時,才跟較難相處的人見面
  • 接受自己有疲累、情緒差的時候,無法顧及別人時,先好好關顧自己

正如處理日常的不同任務,與人交往或多或少都會耗用我們的能量。和相熟、有共鳴的朋友相處,自然較為舒心省力。但總有一些人不太容易相處,他們經常發放負能量,時常埋怨或擔心各樣事情,和他們相處總是感到疲累。要和他們見面,又不想勉強自己「做好人」,可利用一些能夠讓彼此都更加舒適的方法,省力舒心地相處的小技巧。

人和人相處就像一面鏡子,大家的情緒和狀態也會互相影響。若果你今天和對方見面時已經很疲累,或是自己已經累積了一些負面情緒,你既不能投入在會面當中,對方也可能帶著負面情緒回應。那麼,即使勉強和對方見面,結果也只會令大家不歡而散。

因此,若希望有輕鬆愉快的相處,首先要留意自己的狀態,看看有多少能量和對方溝通。能量低時,可以選擇和知己好友相處,或索性把時間留給自己獨處安靜;和較難相處的人見面前,則要先好好充電,讓自己有力量去面對複雜的情感。簡單來說,心情好時與誰見面都能順暢;心情差時和誰見面都力不從心。

不少人都發現自己總是把壞脾氣留給家人,明明想好好相處,卻忍不住擺出嫌棄模樣,甚至對家人惡言相向。我也不例外,工作壓力大時更是如此。原因也是因為自己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已筋疲力竭,沒有餘力再關顧家人的情緒,也因為我的晦氣說話和表情,令家人也容易動怒。仔細想想,要別人無故承受自己的負面情緒,更要求對方諒解自己,也實在苛刻。同時,也要接受自己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平易近人。當自己疲累、情緒低落,無法顧及別人時,首先要好好關顧自己的需要,坦誠告訴對方自己的狀態,給自己一個「Break」充充電。起初,家人覺得我這樣的做法相當奇怪,因為我們一向甚少講出自己的感受和狀態。但慢慢地,家人不再無時無刻和我說話,我多了點獨處充電的時間,和家人的磨擦也相對減少了。

以情緒回應 先安撫對方感受

當要面對難相處的人時,若是只顧討好對方,無止境地讓對方消秏自己的能量,內心自然會產生不快的感覺。面對充滿負能量的人時,我們要運用省力舒心的相處小技巧 —「先情後理」,先用正面的情緒回應對方,再讓對方轉一個角度思考和感受。以下的對話可以作為一個實例︰

A:「我屋企人病咗要住院,我好擔心,點算好 ?」

B:「屋企人都係我哋最關心嘅,佢哋有事,我哋擔心好正常。咁你最近有冇唔舒服呀?有冇擔心到瞓唔著、食唔到嘢呀? 」

A:「有少少,我完全無辦法停低,時時刻刻都好擔心。」

B:「好彩你屋企人嘅情況發現得及時,宜家科學昌明,好多問題醫生都有方法解決,交返畀醫生先 。」

A:「萬一有問題呢 ? 咁點算好?」

B:「我地可以將擔心講比天父聽,天父都喺度呢,有咩問題你可以隨時找我,我地一齊祈禱 。」

在回應對方時可以利用「先情後理」的技巧,我會先關心對方的情緒和心靈的狀況,再回應事情。對方開始就提及擔心家人的病況,我會先肯定他這份擔心。再設想對方可能遇到的情況來關心他。用正面的情緒字眼來回應,讓對方感覺到被聆聽,心情就會慢慢放鬆下來。面對緊張焦慮的心情,講「不要緊」、「別擔心」等話的幫助也不大。「先情後理」即是當感覺對方的焦慮減低後,就可以帶入理性角度,提醒對方事情已有醫生在處理,不用全肩負在自己身上。以及邀請對方跟上帝祈求,讓對方感受到上帝也會同他一起面對,對方便會接納現在的狀況,減低對未來的擔心和憂慮。

若他一直在該問題中糾纏,我們可以適時把對話的焦點轉移,一來讓對方從無止盡的擔憂中暫停,二來讓我們有空間把焦點從對方身上移開,回一回氣。儘答對方可能有訴不盡的苦水,我們也要留心自己的狀態,別讓自己把能量耗盡,提醒對方事情有醫生、上帝在處理的同時,也要提醒自己,認清自己的角色及能夠幫助對方的範圍,不需要將對方的問題全攬在自己身上。

最後保留心力好好為會面畫上句號,再約定時間下次傾談,這樣雙方都能有力在平和的氣氛中結束會面,而為對方預留下次會面時間的舉動,也能讓對方知道你對他們的關心。

更多文章

more article

「不夠好」從自我批判到批判別人 放過自己放過別人

立即閱讀

解釋等於掩飾?何時為自己辯解

立即閱讀

同行於無聲之中 以行動陪伴在低谷的人

立即閱讀